石阡新聞網訊 在石阡縣湯山街道楊家巷居民區,隱藏著一個民間“博物館”,紅色文化、石阡民俗文化是這里的特色,館內大大小小2萬余件藏品無一不向大眾展示著石阡的歷史和底蘊。
石阡縣民俗博物館館主楊秀勇介紹:“這一塊方陣就是我們石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人留下來的一些老照片,我覺得非常珍貴,所以收集起來,把它保存起來?!?/p>
館內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楊秀勇多年來收集的“珍品”,同時他也是館內的講解員,面對前來參觀的游客,楊秀勇都如數家珍般地為他們進行講解,前來參觀的人對楊秀勇的民俗博物館也是贊嘆不已。
“我住在楊家巷,今天我到博物館來參觀,看到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都收集到這里?!笔淇h湯山街道楊家巷居民朱安學如是說道。
楊秀勇是土生土長的石阡人,自2006年開始,楊秀勇就從事地方文化遺產收集、保護、整理工作,他的民俗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,里面有瓷器、農耕用具、陶器、紅色文獻、石阡民俗文化展品等等。
石阡縣民俗博物館館主楊秀勇介紹:“我這個民俗博物館主要陳列有以下一些系列:第一是紅色文化,第二是我們石阡地方文化,第三是茶文化和酒文化,我這里主要是以紅色文化為主?!?/p>
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,整理分類也成為了楊秀勇日常的一項“大”工作,館內的每一個物件都是楊秀勇精心呵護的“寶貝”。
石阡縣民俗博物館館主楊秀勇說:“平常我收集來的一些藏品,到目前為止估計有兩萬件,有些是特別不易保存的,像一些紙制品,還有那些珍貴的肩章、胸章、紀念章,我都是把它密封起的,盡量少與空氣接觸,還有一些老照片,我是用鏡框把它拿裱起,還有一些紙制品的珍貴資料,我也是放到一個箱子里,放一些除濕、除潮的一些藥物,進行除濕、除潮的一個保護?!?/p>
楊秀勇用十余年的堅持守護著石阡的“歷史”,同樣這些老物件也承載了他對石阡的感情?,F在對他來說,收藏不再是最終的目的,他在收藏整理的基礎上,不斷挖掘、不斷創新,讓石阡的傳統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紅色文化更好地被宣傳出去,傳承下來。
石阡縣民俗博物館館主楊秀勇介紹 :“因為我搞這個收藏不僅是收藏,平時我也在整理、收集和保護,也利用創作了一些文創產品,我想通過創作的方式,把我們石阡的非物質文化和紅色文化,通過文創產品的形式,讓更多的人了解?!?/p>
編輯:張婷